欢迎访问陕西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学院!

中西医临床医学系教工党支部举办理论学习交流活动
来源:中西医临床医学系 作者:中西医临床 点击数: 发表时间:2022-10-18 14:28:53
A A A

20221017日下午,中西医临床医学系教工党支部在南校区5号教学楼5605会议室举办理论学习交流活动,参加活动的有中西医临床医学系党总支书记袁普卫、副书记董芳及全体党员教师。活动由袁普卫主持。与会党员纷纷畅谈了自己认真聆听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开幕会上所作报告的感受和体会。


袁普卫:党的二十大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指明了新方向,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二十大报告精神,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青年强则国家强,我们要努力做好青年学生的思想理论教育与价值引领,要深入学生中间,做学生的知心人、引路人,教育引导学生听党话、跟党走,锤炼扎实本领,不断开拓进取,努力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把科研成果转化到服务社会中。

董芳:通过聆听开幕会,我从报告中感悟到了伟大成就、奋斗精神和青年担当。我们和青年学生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追梦者和圆梦人,我们要把“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念作为自觉追求,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同时,作为青年干部,我们更要努力践行“对党忠诚、群众路线、担当实干、廉洁自律”,守正创新,心系青年,更心向青年,把青年责任记在心里、扛在肩上,真正实现个人与国家的同频共振。

辛颖妮:党在新征程上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样的目标继续前进,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给了我们明确而坚定的答案。作为一线辅导员,我将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教育引导广大青年学生自觉听从党和人民的召唤,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奋进强国新征程激扬青春力量。

李亚玲:党的二十大进一步指明了党和国家事业的前进方向,是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新时代新征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其中让我感到最振奋的就是报告中关于青年的描述,我们要引导广大青年学生以极大的热情投身到祖国的伟大复兴大业中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

杨秋玉:报告中对于教育的期望、对于青年的寄语,激发了我们教育工作者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和荣誉感。作为学生辅导员,我们要围绕青年成长,做青年朋友的知心人,青年工作的热心人,青年群众的引路人,教育引导青年学生鉴定理想信念,刻苦努力学习,自觉担当民族复兴大任。

凯文娟:第一时间收看了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直播,作为一名辅导员,我倍感振奋,颇受鼓舞,也深感责任之重大、使命之光荣。我会不折不扣贯彻好党的二十大精神,切实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工作各环节中,坚持与时俱进,对标时代新特点、聚焦学生新需求,助力青年在新征程赛道上跑出亮眼成绩。

楚楚: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生机活力,党心军心民心空前凝聚振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作为一名高校辅导员,我们要和学生一道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

张正扬:党的二十大是在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习近平总书记的报告气势磅礴、旗帜鲜明、催人奋进。身为一名学生辅导员,我们要迅速把思想、认识和行动统一到党的二十大精神上来,尽职尽责完成好本职工作。

欧阳远丛:作为辅导员,我关注到报告中提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完善科技体系创新、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等方面的阐述,这也是我们作为高等教育战线中的一员努力奋斗的目标,我们应该立足当下做好本职工作,以生为本,努力进取,不断提高业务素质,提高自身服务和管理能力。

王天娇: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线思政教育工作者,我深感使命光荣、重任在肩,唯有将这份“殊荣”化为动力,坚持问题导向,解学生之所惑,答学生之所疑,不断提高育人本领,引导青年坚定理想信念、强壮精神素养,更加自信、自觉地听党话、跟党走。

张馨尹:作为一名党员、一名高校辅导员,应该把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作为一堂党课、一堂政治必修课,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要继续坚守“立德树人”初心,进一步在做好新时代大学生政治引领、价值引领、思想引领和文化引领上下功夫,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进程中不断开拓进取、奋发有为。

王洁:作为一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辅导员,我将以更加昂扬的斗志投身一线工作,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大力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教育引导青年学生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技术支持:信息化建设管理处 版权所有:陕西中医药大学

陕ICP备05001612号  陕公网安备 6104020200039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