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4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网站公布2022年青年岐黄学者培养项目人选名单。第一临床医学院中西医临床医学系袁普卫教授入选。
青年岐黄学者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传承与创新“百千万”人才工程(岐黄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聚焦中医药发展需求,促进高层次中医药人才梯队建设,培养一批青年中医药拔尖人才。该项目2022年在全国共选拔100名,实施周期为3年,支持青年岐黄学者发挥专业优势深化研修学习,开拓视野,成长为专业能力突出、综合素质全面、提供优质中医药服务或开展创新性研究的青年拔尖人才,形成中医药高层次领军人才的重要后备力量。
袁普卫,男,医学博士,三级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关中李氏骨伤学术流派代表性传承人,陕西省科协首席科普专家,陕西省卫健委健康科普专家,北京大学医学部及美国Tufts大学医学中心访问学者,陕西省第四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先后被评为陕西省青年科技新星、陕西省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及陕西省中医骨伤三秦学者岗位特聘教授。现任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中西医临床医学系主任兼党委副书记,陕西中医药大学骨伤研究所所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刘德玉传承工作室负责人,陕西省科技厅重点科技创新团队“中西医结合防治骨退行性疾病研究创新团队”负责人,陕西省中医药管理局“骨退行性疾病中西医结合防治重点研究室”主任,陕西省教育厅“骨退行性疾病中西医结合防治转化医学高校工程研究中心”主任,陕西省中医药管理局“骨退行性疾病中西医结合防治“双链融合”中青年科研创新团队”负责人, 陕西省高校新型智库“一带一路”中医药健康发展研究中心中医药健康服务大数据信息平台负责人,咸阳市“骨退行性疾病中西医结合防治重点实验室”主任。兼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同行评议专家、国际骨性关节炎协会(OARSI)会员、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奖励评审专家、中华中医药学会骨伤科分会常务委员兼副秘书长、陕西省研究型医院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陕西省中西医结合学会骨与关节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陕西省骨与关节学会中西医结合分会会长、中国中药协会骨伤科药物研究专委会青年委员会主任委员、陕西省中医药学会骨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编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医正骨杂志》《中国矫形外科杂志》编委。作为主要起草人或专家组核心成员参与10余项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中国中药协会相关疾病临床诊疗指南、专家共识及标准的编写与制定。先后主持省部级以上科研课题8项,厅局级科研课题20余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学术论文60篇,其中SCI、CPCI收录10篇,申请并授权国家发明专利4件,其中成功转让企业1件。获陕西省科学技术奖3项。主编国家“十四五”卫健委规划及行业规划教材《骨伤影像科学》及《骨伤运动医学》,副主编国家“十四五”卫健委规划教材《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同时作为副主编参与人民卫生出版社《中医骨伤科学》题库建设。主编《李堪印骨伤科临症经验集》及《软组织伤病中医治疗学》专著2部,参编教材、专著10余部,主持完成的陕西省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常见骨折脱位及中医手法整复3D交互可视化教学系统构建”获陕西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第一完成人)并出版音像教材1部,其中54个动画视频成功入选国家卫生健康委“十四五”规划教材《中医正骨学》数字教材,在全国推广应用,深受好评。2014年获第十届陕西省青年科技奖。曾多次赴西班牙、德国、法国及美国参加OARSI、ACR及AAOS国际学术会议并进行大会交流,并在美国麻省总院,纽约特种外科医院等国际知名医院短期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