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8日下午,由我校袁普卫、史亚军教授主编的《中医药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与案例》教材编写启动会在我校行政三楼会议室召开。教材主审、副校长唐于平,教务处处长卫昊,人民卫生出版社西北分社责任编辑刘湘出席会议。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骨伤治疗与运动康复智能化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陈卫衡教授,福建中医药大学科研处处长李西海教授,天津中医药大学刘爱峰教授,长春中医药大学赵长伟教授等校外专家以及我校编写团队成员参会。会议采取“线上+线下”方式进行,由中西医临床医学系党委书记董芳主持。
唐于平在致辞中指出,中医药具有独特的传统产业和资源优势,一部高质量的中医药创新创业教材,对于培养优秀的中医药人才、推动中医药事业传承创新至关重要,此次中医药创新创业教材编写出版恰逢其时,并就编写工作提出四点希望和要求:一要严把政治关口。二要秉持严谨的治学态度。三要注重教材的实用性。四要体现教材的创新性。
卫昊在讲话中指出,此次教材编写团队实力强、覆盖面广,希望大家把好意识形态关,把好学术关,体现出中医药“双创”特色和优势,为中医药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一份优秀的可推广的好教材。
中西医临床医学系主任、教材主编袁普卫介绍了中西医临床医学系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建设情况、创新创业教材的编写背景及目前的准备情况。他表示,本教材在内容设计上,将融入中医药文化育人理念,突出普适性和前瞻性;内容选材上,将更加贴近中医药大学生实际,涵盖学生在“双创”背景下需掌握的知识和具备的能力,强化案例性与实践性,便于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形成,引导学生重视创新创业课程学习及帮助学生掌握创新创业基本能力,切实发挥教材在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上的作用。
人民卫生出版社西北分社责任编辑刘湘从人卫社图书编写规范、电子稿文件管理、编写进度建议等方面向编写团队传达编写要求。
教材编写秘书凯文娟、栾飞就编写组前期已完成的教材目录及样稿进行了汇报。
与会专家、编写组成员就教材的主体框架、目录体系、样章格式、案例选取与设计、人员分工等方面进行深入交流与探讨。
董芳在总结中表示,通过此次会议,大家对本部教材编写意义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对编写目标和编写任务更加明确的理解、信心更足、决心更大,相信在大家的共同的努力下,一定能够编写出一本具有创新性、实用性、时代性的创新创业教材。